全球短讯!通过基因疗法恢复视力
来源:互联网    时间:2023-05-09 09:54:08


(相关资料图)

人类主要依赖于他们的视力。失去视力意味着无法阅读、识别面孔或寻找物体。黄斑变性是全球视力受损的主要原因之一;近2亿人受到影响。视网膜中的感光器负责捕捉来自环境的光线。患病的光感受器会失去对光的敏感性,这会导致视力受损甚至完全失明。巴塞尔分子和临床眼科研究所 (IOB) 的科学家与德国灵长类动物中心 (DPZ) - 哥廷根莱布尼茨灵长类动物研究所的同事一起,开发了一种基于基因疗法的全新治疗方法。他们设法使用近红外光激活退化的光感受器。该研究发表在期刊上科学。

在退行性光感受器疾病的进展过程中,视网膜中的光敏感和光不敏感光感受器区域共存。例如,黄斑变性患者失去了视网膜中央部分的视力,但保留了周边视力。

科学家们现已成功开发出一种新的治疗方法,可以恢复退化视网膜的光敏性,而不会对剩余视力产生负面影响。他们受到蝙蝠和蛇等物种的启发,这些物种可以定位猎物身体发出的近红外光。这是通过使用能够检测近红外光热量的热敏离子通道来完成的。这使蝙蝠和蛇能够在大脑中叠加热图像和视觉图像,从而更精确地对环境做出反应。

为了使视网膜光感受器具有近红外敏感性,研究人员设计了一个三组分系统。第一个成分包含工程 DNA,可确保热敏通道的基因编码仅在光感受器中表达。第二种成分是金纳米棒,一种能有效吸收近红外光的小颗粒。第三种成分是一种抗体,可确保光感受器中表达的热敏通道与局部捕获近红外光并局部释放热量的金纳米棒之间的强结合。

研究人员首先在患有视网膜变性的工程小鼠身上测试了他们的系统,确认近红外光有效地激发光感受器,并且该信号被传输到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后者代表视网膜向大脑中更高视觉中心的输出。接下来,他们表明用近红外光刺激小鼠眼睛也会被大脑区域(初级视觉皮层)中对意识视觉很重要的神经元接收。他们还设计了一项行为测试,其中未经处理的盲鼠无法使用近红外刺激来学习简单的任务,而用三组分系统处理的盲小鼠可以执行与近红外刺激相关的任务。

X 关闭

Copyright   2015-2022 亚太咨询网版权所有  备案号:沪ICP备2020036824号-11   联系邮箱:295 911 578@qq.com